魔色文学>修真>大宋私生子 > 第302章 杨家的女科学家
    这冬春之交,正是踏雪寻梅最好的季节,而杭州附近最理想的赏梅之处,非孤山不可。

    孤山位于西湖西北角,东接白堤,西连西冷桥,四面环水,一山独特,形如牛卧水,浮在碧波萦绕之中,它因位于西湖的里湖和外湖之间,故名孤山。.

    数十年前,大宋最有名的隐士林和静就在此隐居,种梅养鹤,使孤山更是名闻遐迩。

    到杨逸他们弃船上岸,登上孤山赏梅之时,后面自发地跟来许多士子佳人,他们都是为清娘那首《渔家傲》感动的人,当然,杨大学士篡改的山外青山楼外楼也大受好评。

    这年代人们对文化的追捧,丝毫不亚于后世那些追星族,对文人的崇拜达到了盲目的程度;

    再偏僻的乡野,再荒芜的角落,只要有文化符号释放出来,人们都会细心的呵护,发自内心的崇拜,便是终生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这种群体趋向心里的形成,是华夏民族之大幸。

    正是有了这种对文化的集体崇拜心里,使文化得到了群体性的呵护;

    正是有了这种适合文化成长的社会土壤,才孕育出华夏无比灿烂的文明。

    李白即便身无分文,一样能遍游天下,他自身释放出来的强大的文化符号,能让汪伦之类的普通人迎出百里,只为一睹文化的风采。

    苏东坡哪怕被流放了,士庶一样争相与之从游。倍加呵护,这都是文化的力量。

    象李白、苏轼,哪怕他们没有太多可圈可点的政绩。但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,那瑰丽的诗词,就是对华夏民族做出了最大的贡献。

    到了孤山之上。杨时隐等人提议咏梅。

    杨逸哈哈一笑道:“我家清娘说得好,世人作梅词,下笔便俗,唯有和静先生这样的世外之人,方配咏梅啊!”

    这个见解让大家又不禁高看了清娘一眼,数十年前隐居孤山之上的林和静,以梅为妻,以鹤为子。飘逸如神仙中人。

    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”这两句诗把梅花的清幽香逸刻画得淋漓尽致。

    有了这样的千古绝唱,世人再作咏梅词都被视同嚼蜡,何况是来孤山咏梅,不怕遗笑千年你就来!